如果要盘一盘当今的网络顶流,软萌的小动物绝对能占一席之地。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关注猫猫狗狗等家养宠物,感谢拍摄工具和社会化媒体的普及,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各种各样的神奇动物,从古早网红羊驼,经久不息的国宝熊猫,到永远佛系的新晋网红卡皮巴拉(水豚)等等,每当看到这些毛茸茸生物的照片或者视频,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无差别的——可爱!
影像资料传达的信息远不止“可爱”本身。我们默认影像拍摄者给我们展现了动物的自在与美好,但照片背后的故事却往往和我们大家都认为的有所出入。
如果让你在下面这两张图中,凭借第一眼感受选出最能代表生物自然活力的一张,你会怎么选?
相信很多人下意识会选择第一张照片。小熊在悬崖峭壁上向上攀爬,熊妈妈伸出前掌想要触碰小熊——自然界的母爱是多么伟大!
然而现实却并没这么鼓舞人心。有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这是一种母熊的异常焦虑行为,而焦虑的来源正是拍摄视频的无人机。不断接近的无人机和随之而来的噪音让母熊感到被威胁,伸出的前掌并非是为帮助小熊爬上山坡,而是为了把小熊逼下山坡以躲避无人机的伤害。也就是说,是某些人类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行为,才造就了这一碗心灵鸡汤。
相比灰熊母子惊心动魄的悬崖抓拍,另一张“水鸟捕鱼”却别有韵味。它记录下的是在北大燕园中水池里,自然状态下的小䴙䴘捕食清道夫的一幕。北京大学的尹德尧同学拍下了这一瞬间,并将它命名为《别想跑》。
我们常说的“清道夫”专指豹纹脂身鲶,属于鲇形目(骨)甲鲶科,原产地是南美。由于饲养难度低,价格也不高,清道夫成为了许多养鱼人士的入门鱼种,但也被许多人随意丢进自然水体。被放生的清道夫身披铠甲,不仅没有天敌,而且繁殖迅速,很快就占领了许多水域。目前“声名显赫”的清道夫已被中国生态环境部颁布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收录,属于是上了黑名单了。
而小䴙䴘是原生于亚洲沼泽湖泊地带的鸟类,它叼起清道夫的瞬间很具有生态价值,让照片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更多的趣味性。这幅摄影来自青年大学生的视角,充分表现了今天的年轻人们细心探求大自然的完整、平衡和多样的热情与希望。
千万年的演化让人类对表面上的可爱物种们充满善意,甚至甘愿成为“萌物”们的热情粉丝。但真正的热爱和记录,不是用科技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而是通过照片和视频去展现动物们最原生的状态,并通过照片展现背后的故事,了解生物们遇到的困境,并积极投身到解决方案中,让自然生物们尽可能地回归最天然的状态。
当摄影作品能够精准体现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巧妙展现生物和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它就能某些特定的程度地引发观众对自然更多的思考,而生态摄影也慢慢的变成为了生态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6年,联合国世界环境日活动上第一次邀请了摄影师罗红,举办了有关中国西部及非洲生态环境个人展览。在世界级的平台上,中国摄影师的生态作品将环保意识传递给了全世界的观众,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提出中国自己的意识。
将影像艺术融入生活,逐步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的态度和行为,生态摄影的魅力也在年轻一代中广受欢迎。开头由北大学生拍摄的《别想跑》正是来自于这样充满生态之美,挖掘光影魅力的摄影大赛。
就在前不久,爱普生与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联合举办了一场“‘生’生不息2023爱普生保护生物多样性青年行动”摄影比赛,通过全国投稿,征集到了1835幅参赛作品,它们出自中国50所高校274名大学生之手。这些照片尽显自然的灵动之美,更重要的是凸显了无比充实的故事感。
本次比赛的金奖得主是一位来自厦门大学的大学生,这幅名为《鸟镜》的作品精巧地展现了一张白鹭展翅贴近水面的瞬间。
厦门别称“鹭岛”,白鹭就正是厦门的市鸟。厦门岛最原始生态的面貌是港滩富饶,树林蓊郁,白鹭成群,人们逐渐在这座岛上繁衍生息,半耕半渔,在日常的生活与观察中,得出了鹭岛这个美丽的名字,也是厦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体现。而照片中这只白鹭正值繁殖期,这是它一年中最美丽夺目的时刻,在阳光的粉饰下,它的饰羽被表现得清晰又具有美感,与幽深的水面更是形成了镜面对照,将动与静展现到了极致。“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描述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生物多样性的范围也远远不止动物,还包括种类更多的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生态系统和基因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是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生产力和功能的基础。
这次的参赛作品中,就能看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剪影——可能是雨后一丛青翠的白车轴草、可能是是岁月在树皮上留下的斑驳纹路、也许是一对落在枝桠上的交颈小鸟,岁月静好,如倾如诉……这些都是日常不易察觉的瞬间,旺盛的生命力似乎已经要喷薄而出。
地球年龄约为45.4亿岁,最早的生命出现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生命出现的进度堪称“神速”!经过了35亿年的进化繁衍,今天的地球已经迎来送往了几十亿个物种。
然而从上个世纪起,人们开始观察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速率慢慢的变快,当前物种的灭绝速度是没有人类影响时的100到1000倍 [1],这中间还包括大约八分之一的已知植物物种[2],这也已被证实,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迁、污染,以及对土地和海洋利用方式的变迁等等紧密关联,这些自然危机也慢慢的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
为在世界范围内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每年的5月22日设立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并每年举办各种丰富的活动。并且,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可能因ECO崩溃而面临重大运营风险[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爱普生作为全球技术领先企业,深刻地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对公司经营乃至全人类的深切影响,连续两年举办“保护生物多样性青年行动”,来激发青年群体的环保意识,并动员年轻一代去主动引领未来的环保解决方案。
虽然地球已经历经了数十亿年的时光,但它在整个宇宙中却还是一个“年轻人”,就像在青年们的镜头里所反映出来那样,每一个角落都依然在焕发着别样的生机。青年一代,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更是大自然的守护者。爱普生希望生命的痕迹能在年轻一代的眼中停留,而每一道痕迹都隐隐闪烁着“生”生不息的光芒,这也与其公司理念如出一辙。
自创立之初,爱普生就已经把 “省、小、精”三个字刻在了基因里——通过可控高效的能耗,在极致细微的空间中,呈现出精细的产品特性,并将其写入了“通过‘省、小、精’创造价值,让人与地球丰富多彩”的企业使命之中,致力于通过提供能够降低环境负荷的产品和服务,开发环保技术来造福整个生态环境。
“大道至简,贵在坚持”。诞生于日本诹访湖畔的爱普生深知环保的重要性,在80余年来经历了多次企业转型,每一次的技术迭代和升级,都更加坚定地奠定了它对自然的承诺和坚守,也让我们消费者从实实在在的产品上感受到了它对于自然浓烈而又朴素的情感。无论喷墨打印机的“冷印技术”还是“PaperLab 干纤维纸张循环系统”,都是爱普生对环境关切的直接体现。
早在2008年,爱普生就提出了《2050环境愿景》,比著名的《巴黎协定》早7年之久。其中,阐述了基于自身技术、产品和服务与商业伙伴建立协同效应、为创造一个更和谐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并且,在2021年修订发布的《Epson 25新长期企业愿景》里,爱普生进一步更新了《2050环境愿景》,将远大目标设立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和谐美好。同时,在2050年要“达成碳负排放和地下资源[4]零消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目标,爱普生计划在2030年之前,投入1000亿日元实现各项环保举措,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使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满足整个爱普生集团的电力需求!截至到2024年1月,爱普生集团全球所有工厂完成了向100%可再生电力的转型,预计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爱普生已经将生态考量融入到了公司发展的最高优先级中,通过开发环保技术,尽可能地实现全生产周期的低碳。我们大家都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富有“生命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的企业,让全球消费者的需求都能得到充分满足,更能为实现人与地球的丰富多彩添砖加瓦,让自然美好更加“生”生不息。